|
【星島日報】曰,造價六千億三分二作基建,「明日大嶼」最快2027年始填海。隨着政府先後推出多輪抗疫措施,令庫房儲備大減,近期接連有團體關注未來是否有能力推展計畫。新一份《施政報告》將於10月14日發表,消息指,為了撐住經濟及為社會的長遠好處,「明日大嶼」填海計畫將繼續進行。政府稍後會向公眾進一步解說,整項工程造價雖然高達6,000億元,但當中4,000億元屬運輸基建的開支,是用作打通未來新界與港島的道路「經脈」,亦難以單靠私人發展商填補長遠仍欠缺的40萬個單位。據當局最新評估,整個計畫已延遲1年,最快於2027年才能開始填海,預計2033年有首批住戶入伙,但對於爭取立法會明年通過前期研究撥款審慎樂觀。
【明報】稱,白居二帶挈,業主平均賺240萬,本研社批淪炒賣工具,房委成員促收緊轉售限制。特首林鄭月娥本月14日發表新一份《施政報告》,房屋問題料是焦點之一。本土研究社及本報整理77宗近年解除轉售限制,在居屋第二市場、轉售予「白居二」買家的成交個案,發現每宗平均成交價較原價高近八成、大賺逾240萬元,有青衣綠悠雅苑單位「炒貴」1.4倍,賺458萬元。而房委會2014年底首批復售、今年可投入居二市場的5個居屋項目,截至今年8月錄得27宗轉售,成交價亦較原價高介乎73%至1.13倍。
【信報】指,銀行對住宅估價態度兩極,滙豐上浮個案多4倍,中銀反顯見下調。本港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緩和,本報追蹤全港部分二手藍籌屋苑及居屋屋苑單位網上估價,發現滙豐銀行取態轉積極,但中銀香港(02388)卻逆市出現估價下調單位明顯增加的兩極現象。滙豐銀行今年9月有10個單位的網上估價按月錄得升幅,較8月增加4倍,惟中銀香港9月未見有單位上調網上估價,反而下調的數目由8月的7個急升至9月的16個,按月多1.3倍。
【文匯報】報導,本季逾萬伙新盤爭推售。本港新冠肺炎疫情轉趨緩和,發展商都積極部署第四季推盤大計,市場預期,第四季將有30個新盤合共約10,582伙蓄勢待發,主要集中於新界區,如將軍澳、沙田及屯門一帶,當中不乏大型新盤如沙田大圍站柏傲莊I及II(合共2,198伙)及日出康城第10期(893伙),而港島區則有多個超級豪宅盤醞釀出擊。業內人士相信,本港經濟前景未明朗,惟未來兩年低息環境持續,加上短期住宅土地供應仍少,剛性需求大,料發展商不會因為追數而要大幅劈價推盤,但會於首張價單採取略低於市價的開價策略來營造氣氛吸客,超級豪宅新盤則有待通關後才能大舉出擊吸內地富豪。
【HK01】稱,居屋尚翠苑兩房戶未補價570萬沽,三年賺250萬。屬於2014年首批復售居屋之一的荃灣尚翠苑,新近再錄得二手成交,為B座高層7室,實用面積441方呎,現為兩房間隔,附雅致裝修,新近獲綠表上車客約570萬元承接,呎價約12,925元。業主於2017年9月底,以接近320萬元綠表價買入單位,持貨剛好三年,現易手帳面獲利250萬元,單位期內升值78%。 【東方日報】指,呎租$105,床位貴過豪宅。香港樓價租金居高不下,對於基層市民而言是一種負擔。在疫情肆虐及自身經濟條件的局限下,基層市民只能租住「不適切居所」如床位及劏房等,不但衞生環境惡劣,而其租金更佔整體基層市民收入的三分一。而且租金更只加不減,另外有迫遷等其他因素下,基層市民的「居所穩定性」失去保障。社區組織協會及基層促請政府設立相關的租務管制、重推全面租住權保障及設立恒常租金津貼等。
【蘋果日報】報導,會德豐七盤速吸金1.4億。中秋及國慶的四日長假,多個發展商以銷售貨尾為主,共售出約90個單位。會德豐旗下七個將軍澳樓盤更四日沽12伙,吸金逾1.43億元,當中以日出康城Malibu最旺,售出3伙,套現逾2,500萬元。同區Montara、Marini及Ocean Marini則各沽2伙,共套現逾6,300萬元。
【晴報】謂, 50大甲廈成交創4月新高。綜合美聯工商舖資料研究部及美聯商業數據顯示,9月份50大指標甲廈合共錄得8宗買賣,較8月份的修訂數字增加3宗,亦是近4個月以來的新高;成交面積約1.79萬呎,按月上升約1.21倍。
|
|
|